如何治理城市渣土?来看看济南城管的套路
字体:T|T|T
近年来,济南市“抓两头,控途中”,通过对渣土处理源头管理标准化、途中监管常态化、行业建设品牌化,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实现了从“乱”到“治”再到“秩”,做到了“有土不见土”,为城市展现出“泉城蓝”贡献了力量。
万事溯源。2009年,为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召开,济南市开启了治理渣土之乱的“全运会”。面对硬件不全、管理落后、运输粗放无序等“顽疾”,济南市痛下“猛药”,展开了建筑渣土综合整治行动。2010年,济南市新城管局挂牌成立,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市区两级城管局设立了渣土管理部门,推进重心下移。在此过程中,加强了渣土源头治理,使渣土之乱成为历史。
渣土产生的第一个源头——施工现场,是治理的重中之重,标准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六个一”、“五不开工、四不出门”的渣土规范处置标准,确保“净车”出门。
“六个一”即一条硬化路、一组管理保洁人员、一个清洗站(点)、一套工地管理档案、一套建筑渣土运输管理系统、一组文明施工公示栏。“五不开工”是指建设、施工、运输单位未落实建筑渣土倾倒场点不得开工,未使用核准运输单位及车辆不得开工,未签订建筑渣土规范处置承诺书不得开工,现场管理、保洁人员不到位不得开工,扬尘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得开工。“四不出门”是指车辆超量装载不能出门,车辆密闭不严不能出门,车体不整洁、车轮带泥上路不能出门,手续不齐全不能出门。在济南西部会展中心(展览中心部分)工地,中建八局项目经理宋增民告诉记者:“我们不仅全力支持源头治理渣土扬尘问题,还制订了更高的执行标准,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比如增加雾炮车、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等,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这是我们企业的责任。”在顺河高架南延隧道工程等市政工程工地,该市还进行了“渣土不落地”的尝试:需要处置的渣土直接入袋,大大减少了施工扬尘。渣土产生的另一个源头是建筑渣土倾倒场(以下简称“渣土场”)。记者在济南市卓威渣土场的入口处,看到了智能扬尘监测自动喷淋系统。据济南市渣土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运行和使用的渣土场有15处,其中10处安装了智能扬尘监测自动喷淋系统、3处安装了人工扬尘监测喷淋(雾炮)系统。目前,所有渣土场出入口都已硬化,采取随作业随压实、覆盖、绿化等措施,防治二次污染。
卓威渣土场经理王锋说:“每次渣土车进来后,都要根据渣土质量的好坏分类倾倒在不同的地点。为抑制扬尘,场内还配备了2台洒水车、4台雾炮车,进行不间断作业。渣土车出去时,通过门口的槽式洗车池,对车轮进行冲刷,避免带泥上路。”曾经,“疯狂的渣土车”是济南市的“心病”,粗放式渣土运输一度成为该市的“伤痛”:撒漏乱倒、横冲直撞、强闯红灯、鸣笛扰民……为根本改变渣土运输的无序现象,同样是2009年,借对建筑渣土运输市场进行综合整治之机,济南市对渣土的运输管理进行了改革,重点是由对单车的管理转为对运输单位的管理,并出台了《建筑渣土运输单位及运输车辆日常管理记分办法》,全面加强监督考核。“车是移动的”,如何进行动态监管,成了一大难题。即便是管理越来越规范,由于没有专用的渣土运输车,遗撒、难以全程监管等问题还是存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5年年底,济南市城管局联手中国重汽集团,着手研制了最新的专用渣土车。建设、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参与了对其技术规范的论证。今年5月,密闭性强、配有智能管理系统的建筑垃圾专用车亮相。新车顶盖强制密闭,如关闭不严,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货厢尾部加装密封胶圈,避免污泥、污水外溢。新型渣土车,搭载符合GPS和北斗双模式的“中国重汽智能通”终端管理系统,可为作业车辆划定行驶路线,未到达规定消纳场地时,货厢无法举升,避免随意倾倒……截至目前,已有403辆新型车下线挂牌。新型渣土车的启用,让驾驶员们也很开心。
济南小寨伊顺运输协会的驾驶员谢玉彬告诉记者:“以前的渣土车密封不严,经常掉渣土。现在没有这些问题了,开车环境也好了,有了自动监控系统,我们只要严格按既定路线走就可以,既省事又安全。”
不仅如此,济南市城管局、城管执法局、城乡建设委、公安交警支队、交通运输局还联合推行 “双向签单、卸点计费”制度,在建设单位发出每车运输票证的基础上,工程开工后每10天为一个结算周期,市(区)城管部门依据公安交警部门审批的车辆运输路线,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运输轨迹进行比对,参考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10天内的交通违法数据,决定是否开具“双向签单”证明。建设单位凭区城管部门“双向签单”证明,与运输单位结清前一个施工运输周期的运费。在采访的过程中,济南市渣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董娟不时地看一下手机,原来为方便管理,该处建立了一个渣土管理人员的微信群——“霓虹灯下的哨兵”,在群里,可以及时地了解不同工地施工、车队运输及监管员的工作等情况。济南市的渣土管理在日益精细化的基础上,正在打造行业品牌。济南市在全国创新提出“三讲评、一调度”制度目前已成为行业管理品牌。“三讲评”即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组每日早调度讲评会,各工地每日开工前现场讲评会,各区每周一次施工情况通报讲评会。“一调度”即,市建筑渣土专项整治组通过监控中心大屏幕及时调度各区各工地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工地,专人上门约谈、督促整改直至停工整顿,确保问题整改不过夜。天桥区渣土管理科科长崔咸胜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绕工地转,他告诉记者,“我们每天晚上8点召开讲评会,主要是了解前一天晚上工地施工情况并安排当晚的具体工作,如派哪两名监管员到哪一个工地,检查工地出入口的冲洗设备是否正常、讲解安全注意事项等。”在运输队伍的管理方面也向品牌化迈进。2009年成立的民间组织——天桥区小寨村伊顺运输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曾经靠抡拳头、拼凶狠“抢活”到靠品牌、运输规范“选活”。协会联络员韩小乐告诉记者,“我们有了名气,别人也愿意跟着我们好好干,我们干得好,接的活就多,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为打造品牌运输队伍,济南市城管局自2010年起就开展了驾驶员培训教育、评先树优活动。为提高渣土运输行业社会认同感,济南市还开展了建筑渣土运输单位和驾驶员“双文明”评选表彰活动,给了从业者与管理人员深入交流的契机。
一个成熟的行业离不开行业文化的建设发展。运输管理规范后,有的车队经常义务承担一些临时工作,施工单位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管理方式越来越向服务化靠拢……这些感人的事例不断出现并越来越多,与行业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济南市在渣土管理的文化建设方面,注重品牌的力量,构筑文化宣传阵地。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加强价值观念、行业精神、行业使命等的宣传,通过舆论加强工作监督,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性公益活动推进社会动员工作,使行业与社会力量形成互动。
“渣土治理是个难事,是个大事,同时也是个好事。”济南市城管局局长田德昌说,“是难事,是因为渣土治理是动态的,同时需要多部门联动才能做好;是大事是好事,是因为治理渣土意义非凡,既能抑制扬尘,又能改善环境,关系民生。”
责任编辑: 编辑: 来源: 日期:2016-11-04 浏览:2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