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 督管并重 甘区步入“大城微治”新时代
2018年上半年,甘井子区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甘井子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具体工作任务分工,统筹推动城管执法各项工作。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扎实的工作,扛起市容环境整治的“大旗”,使得城市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执法有力度、管理有尺度、服务有温度。截至五月底,在全市市容环境考核中,四次居全市建成区第一,甘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城市管控举措,赢得了市民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对标先进,深入调研,善思实干谋发展
根据宋诚书记“再学习、再讨论、再提高”的要求,甘井子区执法局与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签订《对口合作结对互助协议书》。全局上下全员投入,树标杆、对标准,攻难点、抓常态,充分利用好、珍惜好对标学习的机会,坚持高标准与先进城市等高对接。一是珍惜好每次人员互访的机会,精心制定考察方案,确定对标重点。安排执法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执法大队进行体验式执法,探讨相似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执法思路、处理流程、工作步骤、执法保障安排等,在实践中更好的消化、吸收、运用上海先进的执法理念;二是事先召集参与座谈和体验式执法的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对上海先进的执法理念做到心中有数,对标找差,并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列出清单,有的放矢的向先进地区学习请教;三是鼓励基层执法大队与上海闵行区基层执法大队间签署《对口合作结对互助协议书》,建立起长效沟通学习机制;四是及时组织经验交流座谈会,并组织专人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交区委、区政府。我局《关于学习考察上海闵行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报告》得到宋诚书记“此报告信息量很大,借鉴意义也大”的高度评价。
二、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督促改抓落实
对照市执法局下发的标准,制定《大连市甘井子区市容环境考评办法》、《甘井子区城市市容百分考核标准》,细化量化城市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一是由机动三执法大队对照考核标准,日常对辖区开展全覆盖、全天候的市容督察,并实时在区执法工作群中进行通报,各派驻执法大队认领辖区内出现的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和反馈,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二是由督查考评科统计、汇总、通报各级平台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今年上半年,共制发区督查通报92期,整改率93%。对反复多次出现的市容问题,制发整改单至相关街道,严格落实整改;三是利用好区市容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平台,承上启下,居中协调,对在市、区两级平台市容考核分数偏低的街道,约谈相关领导。四是继续打造《甘井子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专刊》品牌。截至目前,上半年共计刊发专报22期,高质量的稿件为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多次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网格支撑、大城智管,科技引领增实效
今年以来,全区大力推广深化精细化管理举措。甘井子区执法局作为二级平台承接单位,克服了起步晚,基础差,机制不顺畅等困难,按照市级平台的要求,逐步将平台构建运转起来。5月份区二级智慧城管平台正式运行,智慧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红利初现。截至5月31日,一月之内,全区收件2780件,处置数2778件,按期处置数2659件。结案率99.17%,按期结案率93.17%,处置率99.89%,全区综合指标97.27分,评价等级A。
1.大城智管。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实现了联网视频资源的实时传输和对市容管控的难点、乱点的动态掌握,提升了信息采集工作效率和现场案件处置时效,使执法力量得到最有效配置,将有限的执法力量更加精准投放到“案发现场”。
2.大城细管。只有不断缩小和丰富治理单元,使各网格和责任区都能做到责任到人,事有人管,才能实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而街巷之陌、细微之处恰恰更能体现出城市风貌和管理者水平。对此,我局在经过反复论证后,对全区网格进行重新划分,并对各网格进行结构性编号。目前全区共建立15个三级平台,147个四级平台,建立居民区网格524个,商业区网格102个,山林、海边、工地重点地段41个。全区共划分一类严控核心区7个,二类重点管理区103个,三类管理区218个。
3.大城众管。按照新的网格划分,完全依靠行政执法人员显然不足以实现全面覆盖。对此,各街道都做了大量尝试,调动辖区内的力量共同参与,营造出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如兴华街道全面推行包括街长、片长、院长、园长、点长在内的“五长制”,改变网格员单兵作战、责任心不强的局面,将党组织、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有机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集中民智、群策群力的大网格优势;同时,改变管建分离、只管不建的局面,赋予“五长”参与街道城市建设制定方案的权限,实现“建管并举、管在建先”的新格局。
四、全面覆盖,大城微治,市容市貌促提升
在前两年持续高压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目前,甘井子区市容环境正处在历史最好水平。伴随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也随之而转变。整治是手段,管住才是关键。今年以来,甘井子区市容环境管理工作已逐步转向“微整治”时代,开启了“微整治”管理模式。
一是随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全域化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展开,全区成片、成气候的市容问题已极少出现,执法人员实现了对各类日常突发性市容乱象的全面兼顾;二是按照《甘井子区2018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安排部署,甘井子区推进建立和完善了“巡查-发现-报送-立案-处理-反馈-督查-考核”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出现问题能发现于“微”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抓小、抓早、抓苗头,使社会矛盾少转化、少激化;三是拓宽了投诉举报渠道,并规范了系列信访工作处理流程,实现了相关投诉能做到快速响应、妥善处置;四是各街道政府充分发挥了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承担起辖区内各项市容环境整治任务,牵头将公安、执法、城建、市场监管、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力量纳入到城市管理网格中,在人财物等方面全面支持,实现了联勤联动、合力推进,日常市容管控步入常态、长效轨道。